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航空   718篇
航天技术   193篇
综合类   115篇
航天   2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脚尖数据的研究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部分步态研究者将注意力投入到臀部和膝盖关节的角度变化所形成的步态特征,脚的步态特征关注还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了脚的一些特征,提取了脚尖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脚尖的坐标进行变换得到时域、频域及其他信息,在中科院数据库NLPR上进行试验和研究,表明脚尖的数据可以较好的区分男女性,甚至是不同的个体。脚尖数据的表示包含了较多的属性信息,有利于步态识别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三支点柔性转子系统支承不同心激励特征及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三支点柔性转子系统的支承不同心问题,充分考虑转子结构特征和载荷特征,首次将当量刚度引入多支点柔性转子不同心问题的动力学分析,定量描述转子系统各支承间不同心度带来的转子轴段刚度非线性,并提出了多跨度柔性转子系统支承不同心激励的数学描述,建立了不同心激励下多跨度柔性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基于Lagrange能量法,给出了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研究得到了支承不同心转子系统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支承不同心不仅引起转子过渡轴的刚度非线性,产生2倍频激励,还会给转子系统带来附加不平衡激励;对于三支点柔性转子系统而言,2倍频分量同样是支承不同心下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的典型特征之一。转子系统2倍频分量随不同心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而1倍频分量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转子振动响应呈现"缓增速降"趋势,且随非线性刚度、不平衡量的增大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83.
波浪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传统粒子群算法存在早熟收敛和局部搜索能力不足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粒子群优化方案。该算法每次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时,通过比较当前温度下各个粒子的适配值与随机数的大小,从所有粒子中确定全局最优解的替代值,从而使粒子群算法在发生早熟收敛时能够跳出局部最优并快速找到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可有效避免波浪发电系统陷入局部最大功率点,并快速实现全局最大功率跟踪,提高了波浪能捕获率。  相似文献   
84.
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实现建筑节能。研究通过地源热泵来实现一机多用,使其既能用于冬季供暖,又可以用于夏季制冷。同时也讨论了如何与太阳能相配合,来实现地热平衡。文中还给出了通过插值法和曲线拟合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变温带和增温带的温度-深度曲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一种新型燃烧室供油系统热防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口空气温度的不断升高,燃油在供油管路内受热氧化结焦从而引发诸多隐患的情况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某型中心分级、多点喷射供油系统,开展了以空气隔热屏结合“油冷”的热防护方案设计研究,并通过数值 模拟分析了热防护效果。研究表明,在典型高温进气工况下,空气隔热屏结构可将燃油管路湿壁温度降低至燃油氧化结焦临界温度以下;在慢车主油路停止供油的情况下,单一的空气隔热措施难以满足热防护设计要求,结合“油冷”方案可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6.
以尿素为造孔剂,采用填加造孔剂法制备泡沫铝,系统研究了成型烧结温度、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对泡沫铝吸能性能的影响,在此过程中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同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填加造孔剂法可以良好的控制泡沫铝的孔隙率和孔径;泡沫铝的最佳成型烧结温度为650℃,在此温度下,泡沫铝的压缩屈服强度达到10.7 MPa;随着孔隙率的降低,泡沫铝的屈服强度和平台应力逐渐提高,材料吸能性能有显著增强;当孔径小于2.0 mm时,随着孔径的增大,材料的吸能性能小幅提高。DIC技术可以直观的表征泡沫材料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CLVD 法制备C/C复合材料工艺探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采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分析了不同预制件、温度、浸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致密速度、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快速高效的致密方法。  相似文献   
88.
The origin of cosmic rays with energy E ? 1018 eV is a long-standing problem in astrophysics. The development of ever larger detectors has brought in key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past decade, most particularly the detection of a cut-off at the expected position for the long sought Greisen–Zatsepin–Kuzmin suppression as well as evidence for large scale anisotrop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89.
Solar modulations of galactic cosmic ray (GCR) intensity contain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transport in the heliosphere. To extract this information from the data one studies the dependence of the observed modulations on the mean energy of response of detectors providing data for the analyses.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fusion about the detector energy response to GCR spectrum in the literature.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omputations of the mean energy of response for the Climax neutron monitor (CL/NM) and IMP 8 cosmic ray nuclear composition instrument to GCR protons for 1973–1998, covering the solar cycles 21 and 22. We find that for penetrating proton channel on IMP 8 the mean energy changes by a factor of over two whereas for the neutron monitor the change is only 21%.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 for the computed modulation function is a factor of about 3.5.  相似文献   
90.
压气机叶片外物损伤模拟的撞击能量当量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外物与叶片间的运动态势后,提出压气机叶片外物员伤模拟的撞击能当量法,即使得摆锤的势能与外物摘击叶片时可能达到的功能相等。据此,设计并制作了摆锤装置,并实验观察到钛制压气机叶片损伤形态与撞击能量间的变化关系,即随着撞击能量的增加,损伤形态产生的顺序为,压痕→突缘→裂纹→突缘呈45°剪切破坏,这与外场收集到的叶片的前缘损伤形态一致,同时,采用了TC4压气机叶片进行了相应的高周疲劳试验,验证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